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攀枝花 | 50年都没被四川话同化,攀枝花人咋这么刚

2022-09-20 19:44:47 10664

摘要:普通话中的“你要做什么?”,在东北话中是“干啥”,在四川话中是“搞哪样”。而有一个地方的人却结合两种方言,说的是“干哪样”,这个地方就是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是全国唯一用花名命名的城市,当地人说的话混合西南方言和东北口音,是四川方言里的一朵...

普通话中的“你要做什么?”,

在东北话中是“干啥”,

在四川话中是“搞哪样”。

而有一个地方的人却结合两种方言,

说的是“干哪样”,

这个地方就是四川省攀枝花市。

攀枝花是全国唯一用花名命名的城市,

当地人说的话混合西南方言和东北口音,

是四川方言里的一朵奇葩。

能开出这么一朵花的原因,

得从这座城市是怎么来讲起。

攀枝花,也就是木棉花。

攀枝花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仅仅比深圳大十来岁。

1964年前,这里什么都没有,

只有7户人家和1棵树。

树上开着火红的攀枝花,

人们喜欢它怒放的生命,

于是给这地方取名“攀枝花”。

上世纪50年代,

地质学家在这里发现大铁矿,

原本默默无闻的偏远村庄,

突然获得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发展严重不平衡:

工业70%在沿海,只有30%在内地。

为改变这一局面,

加上当时国际局势带来的战备需要,

国家下决心进行“三线建设”,

把工厂从沿海一线,

分散到内陆大山里。

攀枝花市位于云南和四川交界,曾用名“渡口市”,直到70年代改名为攀枝花市。

攀枝花是我国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在这一片7440平方公里,

不足国土面积1/1000的土地上,

包括全国两成的铁、

世界储量第一的钛和世界第三的钒。

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让攀枝花得到了共和国的厚爱。

1964年5月,

安静荒芜的村庄,突然间沸腾起来。

一句“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

吸引十多万的年轻人、工人和知识分子。

他们背起行囊离开家,

来到地无一里平的金沙江畔,

建设大型钢铁基地。

满载热血青年的大卡车,一辆辆开进攀枝花。

迎接这批青年移民的,

除了崇山峻岭,

还有日以继夜的艰苦。

1965年, 10万青年人进山安营扎寨。

他们住席棚子,喝泥巴水,条件十分艰苦。

当时一个17岁的云南姑娘,

最大的希望就是吃上一碗干净的白米饭。

那一年,他们制造了一声巨响,

将山坡炸开,推平成4个台阶,

硬是在2.5平方公里的狭窄空间,

“放下”原需9平方公里的攀钢。

那块坡地,昵称“弄弄坪”,

据说是取“弄弄就平了”的意思。

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得轻描淡写,

攀枝花初代建设者的霸气,可见一斑。

1970年出铁,1971年出钢,1974年出钢材,

在深山峡谷中,在全国同类钢铁企业中,

这种神速都是从没有过的。

青年们的Flag没有倒下,

攀枝花的建设也就迈开了脚步。

攀钢集团。

如果你能在50年前去一趟攀枝花,

就会得到这样神奇的体验:

坐公交时乘务员用天津口音报站;

政府部门办事听到一口京片子;

在路边吃面,老板给你浇上巨辣的臊子;

傍晚6点下班,成群的东北人从厂里涌出来。

1965年至1978年期间,

十万移民从全国28个地方来到这里,

扑在攀枝花特区的建设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

钢铁给攀枝花带来辉煌。

站在河门口十字街头,

你能看见这座厂矿城市的繁华。

当时的厂矿、企业效益都不错,

来赶街的人总是大包小包往家里拎,

很让事业单位的人羡慕。

当时攀钢工人的身份,

约等于生活无忧的社会精英。

钢铁也让攀枝花人尝到了苦涩。

到90年代,钢铁价格一路下滑,

当时白菜2元1斤,而钢铁却只卖8毛1斤,

产能过剩逼着中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厂转型。

这时候,攀钢人抓住国家高铁发展的时机,

将重新腾飞的机会押在了高铁钢轨上。

百米钢轨生产线,全世界仅有3家企业能有这样的规模的生产线。

一列高铁每小时300公里速度前进,

如果轨道上有两根头发丝直径的凸起,

轨道和车轮产生的冲击力,将达到7吨,

这个力量对于高速行驶的列车,

绝对是个灾难。

高铁百米钢轨的表面误差必须在0.2毫米内,

这道世界性难题被攀钢攻克了。

目前攀枝花承包了全国2/3的高铁百米钢轨,

每一天可为中国高铁提供5万米长的钢轨。

尽管为中国高铁提供轨道,但攀枝花目前还没通高铁。

从一座钢厂开始,

攀枝花人在山上造城。

地表沟壑纵横、连绵起伏,

这里的房子都是随性而建,

不会刻意去和其它建筑对齐,

或者营造一条漂亮的天际线。

跟重庆相似,

攀枝花是一座不折不扣山城。

几乎每一个建筑的地下,

都是陡峭的斜坡,或是悬空的墩柱。

攀枝花市中心曾有一个广场

整个梯道有244级台阶,

这硬核坡度颠覆着广场的固有认知。

每3段路就有2段是坡道,

上下坡是当地人逃不掉的必修课。

改造前的大梯道广场

跟重庆不像,

这里的跨江索道不载人,而是运煤。

这座城市最初是为生产服务的,

城区的规划也是按照矿区来划分的。

只要能到达矿产所在的地方,

都会配套建设最顶级的工程。

在雅砻江的下游,

二滩水电站已伫立了18年。

悬崖峭壁上,一般很难建地面建筑,

于是,设计师们挖开山肚子,

将水轮发电机安装在地下洞室里。

就这样,这座气势恢宏的水电站,

有效缓解了西南地区的电力紧张

整个厂藏在尖山脚下的花岗岩山洞里,

外面只露出一个烟囱,

充分体现了三线建设的布局原则。

60年代,中央要求三线新建企业,

要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远离大城市,分散布局,

高科技高尖端的东西,

不仅进大山,而且要钻山洞。

通往503电厂的隧道入口。

电厂距离攀枝花市区15公里,

从1967年开建。

用了4年多的时间,

从山肚子里掏土石方,

最后建成一座大型电厂,

总面积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

30多年来,洞内滴水不漏,堪称奇迹。

不走近隐蔽的洞口,

无论是从陆地还是飞机上,

都无法察觉这里隐藏着一座电厂。

它是我国唯一的地下战备火力发电厂,

也是“三线建设”的绝佳见证。

关停前的503电厂内部。

成昆铁路穿越攀枝花,

要面对许多地质灾害的威胁,

但这个工程是三线建设的核心。

为了克服地势落差,

建设991座桥梁,开凿隧道427座。

一位社会学家说,

成昆铁路和攀钢建设,

至少改变了西南地区2000万人的命运,

使西南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

成昆铁路金沙江大桥。

深渊裂谷,两江合流,

在自然雄奇之前,人不过是一点微尘;

宏伟水坝,飞架桥梁,

在工业机器之中,人也不过是一个齿轮。

攀枝花在亚热带地区,却盛产热带水果。

每年6月开始,广西、海南芒果接近尾声,

攀枝花芒果才姗姗而来。

6月,红贵妃和金煌芒果成熟,

7月,吉禄开摘,

最晚的要到8月后才陆续成熟,

这就是攀枝花最有名的凯特芒果。

整个夏天和秋天,

攀枝花的田间地头全是芒果,

大街小巷是排成串的芒果。

芒果的味道,飘扬在风中。

长按上图,扫描二维码,直接购买攀枝花芒果。

拿着这里产的凯特大芒果合影,

比用咖啡杯,还要显脸小。

这里的芒果也特别甜。

攀枝花芒果甜度一般为17%,

比其它产区同品种的甜度都要高。

这都得益于攀枝花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芒果成熟的季节。

攀枝花在四川和云南的交界处,

攀西大裂谷的中断。

受干热河谷的影响,

这个位于北纬26度附近的城市,

拥有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

年平均气温21℃左右,

跟西双版纳景洪市差不多。

干热河谷是横断山区的气候特点之一。季风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发生降水。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温度升高,致使河谷产生干旱现象。正是这种又干又热的生态,使得攀枝花能种热带水果。

攀枝花全年阳光充沛,

芒果花期没梅雨,果期没台风,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每一颗攀枝花芒果,

都能在充沛的阳光下,

积攒一身纯纯的果糖。

不仅仅是芒果,

火龙果、番荔枝、牛油果……

这些原产于热带的水果,

也都在攀枝花落地生根,

结出漫山遍野的香甜果实。

攀枝花也产荔枝。

有人这样形容攀枝花:

“北方的阳光,南方的温度,

印度洋的气候”。

只是,一座工业城市适合度假,

你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过去50多年来,

矿产开发支撑起四川最高的人均GDP,

同时也给攀枝花的生态带来了沉重负担。

2004年,这山城入围“十大空气污染城市”,

老百姓调侃说“西区待一天,吸进一块砖”。

在那段时间,人们心头盘算的,是逃离。

定了方向,马上行动,

就像当年三线建设那样斩钉截铁。

如果大山阻挡挖矿的路,就把山炸开,

如果矿山污染妨碍城市的转型,

就把矿关停。

于是,攀枝花关停小矿山、小钢厂100多家,

退出煤炭产能600多万吨。

在这片河谷,从来都不缺乏决心和行动力。

去攀枝花过冬的候鸟老人,里面有人是从北京过去躲霾的。

以前,攀枝花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

现在好了,随时都是蓝天白云。

去年有13万老人去攀枝花过冬,

其中成都人要占一半以上。

你在成都湿冷寒风中穿着袄,

我在攀枝花夏日炎炎里露着腰,

这是两地过冬的真实写照。

因此,成都人最巴适的冬天,

不在成都,而是在攀枝花。

当然前提是,身处海拔1千米的地方,

你不会动辄喷鼻血。

攀枝花并不太适合建城市。

有人说,这样生态薄弱、地震频繁的地方,

应该由它自生自灭。

然而,历史没所谓的应该不应该。

当共和国急切需要钢铁,

这里恰好发现铁矿,

一切的发生超乎想象,又理所当然。

于是,一座庞大的工业城市,

从荒山峭壁间站了起来,

用地底的丰厚矿藏,支撑起“中国速度”。

当世界潮流发生转向的时候,

攀枝花再次做出超乎想象的抉择,

整座城市一边发展高尖端钢铁,

一边转型做康养城市。

在跨越金沙江这件事上,

攀枝花人有着迷之执着,

前后建成了11座大桥。

但愿在高大山脉,断裂河谷之间,

这座城市依然会继续跨越更多的不可能。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